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 名师风采 正文

名师风采

孙方红

时间:2019-06-10 点击数:

    孙方红,硕士/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主讲课程情况:《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金属工艺学》和《工程训练》等

    教学手段开发、应用情况:

   (1)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三管齐下。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孙方红老师在课下下足了功夫,收集了大量机械产品加工和成型工艺的视频资料、还有与课程相关的新科技、新发明及国外有关材料成型方面的大量录像作为教学素材,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讲述难点、重点的时候,她经常是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三管齐下,让有些深奥的理论变得简单化、通俗化,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企业案例、科技竞赛、优秀毕业生事迹三管齐下。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孙方红老师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那就是教书育人。他每学期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他对教学有自己的见解:“课堂不是老师讲的多,而是学生掌握的多”。课堂上,他将企业真实案例、科技竞赛、优秀毕业生学生事迹等放到课堂上讨论和学习,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提出对问题的思考及给出可行性方案,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道理。

    (3)实践能力、学科交叉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三管齐下。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他愈发认识到:对学生来说,知与行的统一,敢于探索、善于探索、不断求新的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交叉知识、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尤其是工科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2010年指导学生成立机器人协会,先后指导学生获省级、国家级奖200余项,申请专利50余项。机器人协会成员宋晓龙、邰若鹏、刘伟先后获得第八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本科生约30名,辽宁省仅1名),机器人协会成员组成的“太阳石智能装备创新研究团队”获2015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学生成果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辽宁日报》、《辽宁晚报》、《辽宁新闻》、《阜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教学内容更新及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1)构建“点-线-面-体”的课程群立体化教学模式,促进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针对目前国家和企业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课程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结合专业科技竞赛或企业项目内容,如辽宁省大学生材料成型工艺创意设计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以“课堂知识进作品”和“作品内容进课堂”为基础,探索“点-线-面-体”的课程群立体化教学模式。

   “点”——知识点,主要是专业知识、科技竞赛、企业项目相关知识;

   “线”——专业,以机械相关专业为主线;

   “面”——综合,多专业综合,多学科交叉;

   “体”——成果,是通过竞赛过程学生所完成的创新作品。

   近年来,指导上课学生约100余人参加了辽宁省大学生材料成型工艺创意设计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等。该教学内容不仅作为孙方红老师教改部分内容获2017年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2018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而且也发表在由中南大学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与创业教育分会协办的《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年第7卷第1期)和经济日报社主办的《经济》(2016年第31期)。

   (2)加强实践训练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课程的实践环节为《工程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训练环节。对于参加完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生,分阶段、分层次参加工程训练创新创意竞赛、工程训练创客大赛等活动。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结合理论知识设计方案,加工操作,制作出作品。通过这些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教学内容不仅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而且也发表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教育现代化》(2016年第34期)和由中南大学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与创业教育分会协办的《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年第6卷第3期)。

   (3)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乐趣,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采用“对分课堂”的《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教学模式改革,实行“先预习后教,教后学生内化,最后隔堂讨论”。即先让学生预习课程内容,然后利用课堂的一半时间教师讲授,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讨论(隔堂讨论),在隔堂讨论之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作业是隔堂讨论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促进学生隐性知识的获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从知识的初步“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的“交流者”,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师生之间在课堂生活中的关系逐渐由“教—学”转向“导—学”,师生角色悄然发生改变,教师由教学中的权威主导者逐渐转变为辅助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活的主角,经历了由教师引领下的“要我听要我学”到内化阶段的“我要学我要悟”,再到讨论环节的“我要讲我要分享”的深刻转变。

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经费(万元)

主持/参加

起止日期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创新实践学院校园直饮水创新平台建设)

教育部高教司

5.0

主持

2019.4-2020.4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提升师生的创新创业技能)

教育部高教司

5.0

主持

2019.4-2020.4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机器人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教育部高教司

5.0

主持

2019.4-2020.4

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多学科、多融合的工程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辽宁省教育厅

20.0

排名第2

2018.3-2019.3

辽宁省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建设项目(辽宁省仅10个)

辽宁省教育厅

50.0

排名第2

2016.3-2018.3

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仅20个)

辽宁省教育厅

30.0

排名第2

2014.8-2016.8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工程训练中心)

辽宁省教育厅

20.0

排名第4

2008.7-2010.7

辽宁省精品课项目(《工程训练》课程)

辽宁省教育厅

2.0

排名第4

2008.7-2010.7

辽宁省教学团队(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团队)

辽宁省教育厅

2.0

排名第4

2007.7-2008.7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创业技能训练)

教育部高等

教育司

5.0

主持

2018.1-

2018.12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大学生“科技竞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辽宁省教育厅

2.0

主持

2016.8-

2018.12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技能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


主持

2016.5-2017.6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大学生科技竞赛课程群立体化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


主持

2014.5-

2015.12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科技竞赛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

辽宁省教育厅

2.0

排名第2

2014.8-

2016.12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特色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辽宁省教育厅

2.0

排名第4

2012.8-

2014.12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科院校“知行合一”的实验实训实施路径的研究与应用)

辽宁省教育厅

2.0

排名第2

2010.3-2011.7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业过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辽宁省教育厅

2.0

排名第5

2016.8-2018.12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层进式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


排名第2

2017.6-

2018.12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构建“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


排名第2

2011.6-2013.4

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立项重点课题(构建工科院校“应用创新型”实践平台的探索与研究)

辽宁省高等

教育学会

0.6

排名第2

2011.8-

2013.10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

办公室


排名第2

2015.6-

2016.12

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百项课题(创新型教学在《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课程的研究与应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0.2

主持

2010.9-

2011.12

校级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0.2

主持

2009.9-2010.9

阜新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借力辽宁工大,提升阜新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

阜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主持

2013.3-2014.3

校教改立项课题(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与实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0.2

主持

2012.9-2013.6

校教改立项课题(基于对分课堂的《工程材料与成型工艺》教学模式改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0.2

主持

2015.9-2016.6

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百项课题(完善工程训练体系,提高学生工程素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0.2

排名第2

2009.3-2010.1

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百项课题(工程训练中的创新活动研究与实践)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0.2

排名第2

2010.9-

2011.12

校教改立项课题(依托工程训练,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0.2

排名第2

2011.3-2012.1

校合作教育专项课题(合作教育“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0.2

排名第2

2013.3-

2013.12

上一篇:沈学利
下一篇:荣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