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 名师风采 正文

名师风采

郭嗣琮

时间:2019-06-10 点击数:

                                           

郭嗣琮,1975年毕业于阜新煤矿学院机电系,同年留校任教,先后在大连工学院辽宁省数学教师进修班、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进修数学。1992年晋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智能工程与数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主讲课程情况

先后为数学与其他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信息科学软计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随机过程论”、“拓扑学”、“数学分析”、“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程”、“近代数学基础”、“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原理”、“遗传算法”、“分形几何与混沌理论”、“近代决策技术”、“突变理论”、“数据挖掘技术”等二十余门课程。

教学手段开发、应用情况

[1] 制作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从2005年开始在部分本科教学中使用。

[2] 组织课程教学小组制作了《工程应用软计算》多媒体教学课件,从2008年开始在本科选修课教学中使用。

[3] 在《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中加入数学实验课程,结合MATLABE工具箱,进行模糊聚类、模糊逻辑与推理、神经网络计算等。

[4] 在《数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网站上开设《工程科学软计算》课程学习专栏,主要目的是供“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和探讨学术问题,发表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感想及与教师进行答疑的场所。同时,也可为全校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提供参考。

[5] 主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视频被确定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目前已有大连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省内五所大学从辽宁省精品资源课程网站上选修该课程。

教学内容更新及教学方法改革情况

《软计算》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应用数学方法,并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高速发展。从2001年开始,《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一直被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的数学专业课程,同时被作为全校博士研究生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

由于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它是人类思维的逻辑工具。因此,对于数学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探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具本质意义的工作。本课程采用“背景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尝试,确定了使学生“了解数学方法的实践背景,掌握数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领悟数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研究本质”的培养目标,明确了侧重培养学生具有“学术研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三大能力。

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不断跟踪科学发展动态,更新教育内容,编写新的教材,使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保持一致。先后出版《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和《工程科学软计算》两本教材,并将本人的科学研究专著《基于模糊结构元理论的模糊数学分析原理》中原创的模糊结构元理论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2)以课程内容作为科学研究对象,既向学生传授课程对象的基本成果,又要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研究;结合软计算理论与应用的最新发展,在研究生数学教育中增设《非经典集合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的原始创新思想。为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中,包含有教师个人和研究生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模糊结构元理论、区间值模糊数及其运算、区间值模糊数的度量、Flou数的定义与运算、Flou值函数相关理论、模糊数直觉模糊集的定义以及结构元表示、二型直觉模糊数及应用、动态直觉模糊数及应用,等。

(3)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尝试,在课程教学中大量引进研究案例,引导学生既能接受又会创新,使一部分学生在本科读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以考核学生学术研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撰写学术论文能力为重点

(5)建立了课程学习网站,开辟了《工程科学软计算》课程学习专栏和学生成果展示专栏,有益于学生学习,更有益于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改革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十余年来,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学生、应用数学硕士研究生以及校内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习《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课程后,先后在国内学术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上发表数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论文300余篇。2008年,《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课程被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以“软计算方法”课程为平台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成果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1年,被学校评为2011年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

承担重要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1]2005年,主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获辽宁省省级优质精品课。

[2]2007-2008,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改项目《以“软计算方法”课程为平台的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课题负责人。

[3]2008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立项课题《“工程软计算”课程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

[4]2010年,辽宁省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工科院校“近代工程数学”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扩展及选修课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

[5] 2013年,第二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题负责人。

[6]2011-201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第七批教改立项课题《数学建模与计算类课程创新性建设方法研究与实践》,第二完成人。

[7]2013年,校级教改立项课题《理科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完成人。

[8]2002.3~2005.12教育部教改项目《创新学习与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完成人。

[9]2009.1-2010.6,教育部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模糊性与随机性融合的运筹学方法与应用研究》,指导教师。


上一篇:高雷阜
下一篇:狄军贞